洞里薩湖(Tonlé Sap)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湖的大小會隨季節而改變,
旱季和雨季面積相差三到五倍,wiki說雨季時「水深可達9米,面積則擴展至16,000平方公里」
16,000平方公里是多少呢? 390個維港。
也就是在湖裡感覺應該比在渡海小輪上更像身處海中。
遊洞里薩湖其實就是遊船河,看看當地水上人的浮村,
司機提供了四個上船點──
- Chong Khneas:最接近暹粒市,風評很差,據說那是越南人的村,常有玩蛇小孩衝上船要錢
- Kompong Khleang:相傳是比較純樸的村子,但距離市區很遠,車程超過1小時
- Kompong Phluk:以上兩者之間,沒有討錢小孩,和強迫吃蝦的水上餐廳
- Me Chrey:在google map上search不到,tripadvisor上的資料只有幾條,直接跳過
喜歡中庸之道的香港遊客自然選擇Kompong Phluk,而且以當天行程,勉強也算是順路。
從Beng Mealea到Kompong Phluk車程約50分鐘,視乎季節(旱季時水位低,「湖邊」較遠)
司機在途中就浮村作了一番解說:
很窮很窮的人會住在水上,也就是說居住在陸上的,已經是相對富有的人家。
水上是不通電的,那晚上怎辦呢?
比較有錢的家庭,會有自己的發電機,窮困的就只能買電油。
有關電,司機還說城裡用公共電力,郊區則用私營電網,所以電費相差好幾倍!
說說笑笑,轉眼就到村口。
船河每位US$20,外加整船小費~US$1-2(這是歐洲價格嗎?)
不論多少人都是一團一船,大概人愈多便賺愈多吧。
正值雨季,水位上漲,船要先走過一段河道才到真正的洞里薩湖,
景點浮村沿著河道而建,相信在旱季時水位下降,高腳屋的腳s都會露出來。
高腳屋的外型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新舊程度,有些看起來滿有後現代風格=__+
為把原來的陸上活動都搬到水上,他們會在屋旁泊一些小艇或搭些竹棚,
然後在上面種菜養雞,或是當作貨倉和涼亭,
有時偷看進屋入,沒看到有甚麼間隔,不知道一間屋是一個家庭還是只算一個房間。
別人遊記相片中的那些浴缸小孩,竟然一個也沒看到,
倒是有不少只有一個孩子在掌舦的舢舨在遊盪,
未知是否地點不同,還是他們逐漸變得富裕起來了?
船很慢,花了一小時才到河道口,
稍為回望,背後風雲色變──一大團黑雲已追在後方!
也不知是天氣還是小道出大湖的原故,
船愈接近河道口搖晃得愈劇烈,好像快要反艇的樣子,
為安全計,儘管真正的洞里薩湖就在眼前,也只好回去,
而原先安排的「浪漫湖中賞日落」亦變成了「横風横雨、乘風破浪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