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前看了旅遊書上解說:
傳說有位農夫種的瓜非常甜美,國王十分喜歡,更送了一把長茅給農夫以防有人偷瓜,
只是國王實在太喜歡了,竟然自己半夜潛入瓜園偷瓜,不知就裡農夫一下子刺死了國王,
國家群龍無首,高官於是放出一頭白象,能降服白象的人就是國王,
最終這隻象走到農夫面前自動獻身,農夫就這樣成了國王,
為了記念,他修建了這班提色瑪寺。
為了方便,團友們直接叫它農夫廟;
而自從被改名後,這廟的辨認度立時升高很多很多。
農夫廟距離市區稍遠(約半小時車程),而且只有獨立一組,
別說是旅行團,自由人也未必賞面光臨,所以遊人稀少,下午到達時是包場遊覽。
正門不大,門框柱子可能是翻新過吧,顏色看起來不太搭調,
門山風格類近吳哥窟,穿過幾重門進入內庭,
內堂建築的地基頗高,不知從前是否水淹得很嚴重,
地台不是共通,從一個室走到另一個室時要不住上上落落。
由於沒有其他遊客,可以悠閒地慢逛,也不怕拍照時路人甲乙丙亂入。
看別人遊記才發現,原來這裡的那伽還有牙齒呢。
裡面的建築組十分完整,而且因為面積小,不難看出原來格局,
甚至比往後在吳哥城這邊沒頂那邊一堆瓦礫來得整齊。
臨走前遇到討吃小貓(跟柬國的孩子很像),玩了一陣才離開。
紀念品小孩
看有些遊記似乎會被賣紀念品小孩纏得很慘,
但因為出發前團員間已有共識,是來旅遊不是來做慈善,
於是把兜售當成是派傳單,不打算購買就微笑搖頭或揮手,
無論他們說那國語言,抵死不回話,小孩很快便散去,倒也沒有被糾纏。
而且不知是不是有所規定,在吳哥門票範圍內,遊覽時基本上都不會有人打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