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遊吳哥】Baksei Chamkrong 巴雲寺:夾在大小吳哥之間的滄海遺珠

巴雲寺Baksei Chamkrong座落在小吳哥後門到大小吳哥南門之間的路上,比鄰巴肯山,
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金字塔型小廟,wiki說基座長27米,高13米,由紅土磚建成,因此呈淺橙色。
習慣看小吳哥或巴戎寺等氣勢磅礡的建築,一般旅行團都不會停留巴雲寺,
畢竟遠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小孤山,遺世獨立。

一大早(再次看不到日出後)被丟在欄外,天還下著濛濛細雨,
尚在疑惑這個是甚麼寺,勇敢的團友已一馬當先衝上滿布青苔的階梯,
看著沒危險後,團友們都陸續撐傘向上爬!

樓梯雖然長滿青苔,但破損不算嚴重,
每三級至少有一級能落腳(不過闊度也只夠踏上半隻腳),
石間有很多小孔,方便用手抓好,
手腳並用下,除了某跌怕團友外,大家都輕鬆攻頂。

頂上有一個小室,裡面供奉著一個臥佛,還有有一位僧人,
僧人會勸人捐錢,要不要捐就看個人了。

13米大概比附近的樹要矮,看不到太遠的景觀,
而且上面的面積很小很小,半分鐘就足繞一圈,
不過繞到後面才發現,這面階梯比較好走,
於是慢慢從後方像蜘蛛般爬下去。
(朋友教的:最不顧儀態的方式走吳哥的階梯,既安全又快捷!)

大成功

Baksei Chamkrong巴雲寺 旅遊資訊 參考:請找google大神
費用:吳哥門票
是次遊覽時間:~20min
推介度:9/10
提示:如有手套不妨戴上

【7遊吳哥】Kompong Phluk:被黑雲追逐的孩子

洞里薩湖(Tonlé Sap)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湖的大小會隨季節而改變,
旱季和雨季面積相差三到五倍,wiki說雨季時「水深可達9米,面積則擴展至16,000平方公里」
16,000平方公里是多少呢? 390個維港。
也就是在湖裡感覺應該比在渡海小輪上更像身處海中。

浮村的日常

遊洞里薩湖其實就是遊船河,看看當地水上人的浮村,
司機提供了四個上船點──

  • Chong Khneas:最接近暹粒市,風評很差,據說那是越南人的村,常有玩蛇小孩衝上船要錢
  • Kompong Khleang:相傳是比較純樸的村子,但距離市區很遠,車程超過1小時
  • Kompong Phluk:以上兩者之間,沒有討錢小孩,和強迫吃蝦的水上餐廳
  • Me Chrey:在google map上search不到,tripadvisor上的資料只有幾條,直接跳過

喜歡中庸之道的香港遊客自然選擇Kompong Phluk,而且以當天行程,勉強也算是順路。
從Beng Mealea到Kompong Phluk車程約50分鐘,視乎季節(旱季時水位低,「湖邊」較遠)

司機在途中就浮村作了一番解說:
很窮很窮的人會住在水上,也就是說居住在陸上的,已經是相對富有的人家。
水上是不通電的,那晚上怎辦呢?
比較有錢的家庭,會有自己的發電機,窮困的就只能買電油。
有關電,司機還說城裡用公共電力,郊區則用私營電網,所以電費相差好幾倍!

上船了

說說笑笑,轉眼就到村口。
船河每位US$20,外加整船小費~US$1-2(這是歐洲價格嗎?)
不論多少人都是一團一船,大概人愈多便賺愈多吧。

正值雨季,水位上漲,船要先走過一段河道才到真正的洞里薩湖,
景點浮村沿著河道而建,相信在旱季時水位下降,高腳屋的腳s都會露出來。

又一種日常

高腳屋的外型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新舊程度,有些看起來滿有後現代風格=__+
為把原來的陸上活動都搬到水上,他們會在屋旁泊一些小艇或搭些竹棚,
然後在上面種菜養雞,或是當作貨倉和涼亭,
有時偷看進屋入,沒看到有甚麼間隔,不知道一間屋是一個家庭還是只算一個房間。

009

各種生活

別人遊記相片中的那些浴缸小孩,竟然一個也沒看到,
倒是有不少只有一個孩子在掌舦的舢舨在遊盪,
未知是否地點不同,還是他們逐漸變得富裕起來了?

只有撐船小孩

船很慢,花了一小時才到河道口,
稍為回望,背後風雲色變──一大團黑雲已追在後方!

也不知是天氣還是小道出大湖的原故,
船愈接近河道口搖晃得愈劇烈,好像快要反艇的樣子,
為安全計,儘管真正的洞里薩湖就在眼前,也只好回去,
而原先安排的「浪漫湖中賞日落」亦變成了「横風横雨、乘風破浪歸去」。

只差一點點

回頭已是百年雨


洞里薩湖 旅遊資訊參考:請找google大神
費用:Kompong Phluk船河每人US$20
是次遊覽時間:~2hr(到市區車程:~1hr)
推介度:6/10

【7遊吳哥】Beng Mealea 崩密列:真.廢墟

Beng Mealea崩密列距離市區約1小時車程,跟Koh Ker算是順路,
不在吳哥門票範圍內,需另外購票(US$5)進場,
也許因為有些距離,一般的旅行團都不會來,遊客寥寥可數。

用途不明,供奉神祗不明,浮雕和雕像被盜,沿途一地倒塌的碎石,
建築物被不見天日的叢林包圍,樹根亦已深深植根在頹垣敗瓦之間,
原來的道路大都被大石塊覆蓋,只能靠木搭棧道或屋沿行走,
即便如此,能夠讓人參觀的範圍也十分有限,
低地草叢有毒草和草蛇,讓導遊或司機或當地小孩帶路比較安全。

跟隨司機的步伐在錯綜複雜的迷城內穿插,每個點都被趕鴨仔,
走到一半甚至借幫忙拍照而被沒收相機(這招超有效),
不知是因為太悶熱定是走動太多,在還沒感到熱之前就已經全身濕透。

wiki上說,相傳《天空之城》的原型就是崩密列,真是榮幸呢,
的確,這裡的荒蕪和神秘比經常上N大廢墟列表的塔普倫浪漫得多。

因為已經完全忘記是怎樣走完全程,相片就一次過放吧。

 

Beng Mealea崩密列 旅遊資訊參考:請找google大神
費用:門票US$5
是次遊覽時間:~1hr(到市區車程:~1hr)
推介度:11/10(對~是超滿分!比吳哥窟還要吸引)
私心推介:趁沒被雷生春式復修快點去吧!

後記

Koh Ker和Beng Mealea這些偏遠遺址的維護比較簡單,
並不如吳哥窟那(二次創作式)的精細復修,
不過可以看到遺跡的原始狀況,加上沒有超級擾人的旅行團,
假如一生只到柬埔寨這麼一次,絕對值得花半天過來!

【7遊吳哥】Koh Ker:偽瑪雅神廟

看過別人遊記上的Prasat Thom照片後,幾乎是立刻決定要加入行程,
遠在南美的瑪雅金字塔還沒有機會看,看看這個亞洲版本也好!

Koh Ker

Koh Ker是吳哥皇朝中段(928–944 AD)突然遷都的皇城,只經歷過一位國王、用了二十年就被棄置,
司機說由於這裡離洞里薩湖太遠,生機不繼,於是繼任人接位後便遷回吳哥。

從市區開車過來需要2小時,很多背包客喜歡連著邊境的柏威夏寺(PREAH VIHEAR)一道走,
雖說是順路,但Koh Ker跟柏威夏寺間尚有2小時車程的距離,
與其一整天都在乘車,倒不如換同樣順路卻較接近市區的崩密列(Beng Mealea)。

沿國道行經當地市場

即使不過用了短短二十年,Koh Ker遺址群的建築物不少,
可參觀的有廿多個,還有百來座因為位於地雷(未清除)區而無法前往,
司機亦叮囑別要偏離主要道路,以防誤中周邊的地雷。

好像是入口?

門票US$10,在入口處購票後還要走一段路才到第一個遺址──Prasat Krahom
這是這趟旅程的第一個叢林遺跡,漫步於滿布菁苔、東歪西倒的廢墟,
周邊沒有煩人的旅客,可以一邊懷古一邊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

叢林中的遺跡總有獨特的吸引力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多了幾位小團友,
他們不若吳哥窟那邊的小孩,不會賣東西,也不會一直嚷著要糖要錢,
只會在遊金字塔期間全程安安靜靜的陪伴在則。

小團友

快到了!

通過Prasat Krahom,走過兩度小門,主角Prasat Thom就在眼前:
金字塔式建築、茂盛的野草、正前方那孤單破落的石梯,
還有那度後來加上卻已腐敗的木梯,令Prasat Thom看起來比瑪雅神廟多還多一分淒美。

好想好想走中間呢

真正供人使用的樓梯在塔側,乍看之下只要順著竹搭的小路就可到達,
然而走到一半就明白為甚麼前面的遊人不依著走:中間根本就是泥沼!
衝進草叢也沒有好很多,到樓梯底時又來「比併吃土」。

吃土時間很好走

樓梯看起來十分扎實,有幾個轉灣,算很好走,
但只可以一直走到塔頂,不能通到中間的層數。

最後是踏著碎石離去

你在頂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底下看你

在頂上可以看到遠方的樹林,中間一大片地方是欄起的,
當時並沒為意,最近看別人遊記說原來這是一個直通底部的大洞,
是把活人丟下去作獻祭,由於沒有認真查證,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離開Prasat Krahom後的景點比較零星:

巨J廟

供奉著巨型到環抱不到的Linga,
然而外牆上的Yoni圓周只有一支竹大小 (|||゚д゚)

在門外已能見到Linga有多巨

一柱擎天就是這意思吧

這個小孔就是Yoni

瓦礫迷宮

這個廢墟已跟土地深深地連結在一起,
因此很多原來的路已不通、門口亦被填得餘下一個小洞,
看起來很近的兩點,往往也要繞一大段路才到。

看到有多少門嗎?

這麼近,那麼遠

像被活埋了

炭燒廟

被燻黑的小型建築,現在回看,其實還算完整嘛。

當時真的沒印象


Koh Ker 旅遊資訊參考:請找google大神
費用:門票US$10
是次遊覽時間:~2.5hr(到市區車程:~2.5hr)
推介度:10/10

【7遊吳哥】Rolous Group 羅洛士遺址群:散落一地的舊都

曾到旅行社詢問,職員都說相對於大小吳哥,羅洛士比較殘破粗糙,
現場看看大概明白是甚麼一回事:
論完整度,雖不及大小城哥,但跟女王宮外圍沒差很多,
可是它既沒有女王宮精緻的雕刻,又不及遠方的崩密列般狂野,
結果像是比上不足不下有餘的其中一個廢墟,因此一般趕趕旅行團會直接跳過。

不過回顧歷史,羅洛士是吳哥王朝早期的首都,用了70還是100年才遷至現在吳哥城,
換句話說,這裡才是吳哥的原點,前前後後所看到廢墟神廟風樣,皆是從這裡開始,
很強大吧?不過如不考究吳哥歷史,實地看是真的比上不足不下有餘哩。
遺址群主要由3組建築組成,每個地點相差不到5分鐘車程,遊覽次序讓司機決定就好。

Lolei 羅蕾寺/羅萊寺

最殘破、最小的一組,只有4座塔廟,還必需用鋼索、鋼架等支撐,好似隨時都要散架的樣子。
跟頂上雜草叢生的生命力成了很大的對比。

好像是頭髮的雜草生氣勃勃

據說最初建造時原為人工水庫,中間的人工島安放著神廟,
時至今天水當然早已乾涸,不過這大概就是吳哥水中寺廟的原祖,
後來在吳哥城的涅盤宮或空中宮殿,相信也是由此來。

又準備二次製作了


Bakong 巴孔寺

羅洛士中最大一座,相信是往後廟山的原形,據說依照印度教的須彌山而建,
不看頂上的寶塔,那層級式的金字塔,跟瑪雅神廟倒有點像,不知是否師承同一群外星人呢(大誤)

最初的廟山

廟山共5層,遠看很有氣勢,通過像是虛線一般的走道和剩下門框的入口就能看到狀況還不錯的階梯,
忘了在哪裡看過:在吳哥,但凡見到階梯都不要想,爬上去就對!
緊抱這宗旨,直接就走上去,除了梯級有點大外還不錯走。

爬吧!樓梯兵團!

寶塔跟別的沒兩樣,惟獨那兩道新造的門柱太醒目了(這個糟,會一直一直吐下去)
回望一下,底下的風貌廢墟感十足,
而且俯瞰這種石造遺跡時,不知不覺想到了人食妖的祖甚麼甚麼(食人妖是誰?

祖爾?


Preah Ko 神牛寺/普力科寺

濕婆神(Shiva)的坐騎是一頭白色公牛,名叫南迪,好像本身亦是一個神祗,
神牛寺前蹲跪了幾頭聖牛,意指迎接從廟裡出來的濕婆,這是寺名的由來。

現時神牛前的聖牛只有一頭比較完整,牠面前有6座有些殘破的塔廟,
據說後排3座較小的是皇后宗祠,前排當然是代表神皇合一的皇帝和皇帝爸爸專用。
塔的保養一般,但牆上的飛天仙女非常的引人注目,門眉上的跳舞浮雕也十分生動,
新門柱和新磚繼續提醒遊人不要太過沈溺於過去。

門眉!是門眉!

身材還不錯吧

唉

神廟以外

相對於神牛寺的細小,外圍的護城河範圍則大得多,
加上它的位置偏作一方,不少人估計城內應該還有別的建築,
而且很可能就是原皇宮,可惜這些猜測都還找不到證據。
似乎吳哥其他建築都是木造,經年累月之下已灰飛煙滅,
結果只有石或磚造的寺廟留了下來,也許這是印度神的旨意吧。


Rolous Group羅洛士遺址群 旅遊資訊參考:請找google大神
費用:吳哥門票
是次遊覽時間:~1.5hr
推介度:8/10
小提示:下午3/4時逆光很嚴重,大概是適合上午遊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