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展

趁週三免費,終於參觀了文化博物館的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作品比預期中更藝術、更抽象,很多也需要駐足細看,或透過文字說明,才能稍為看得懂。

也許是因為都市生活過於匆忙,在日常生活裡留給每張海報的時間就只有﹝海報闊度/步速﹞那麼多,故此在街上所遇到海報,功能性往往較其創意和藝術性重要,加上目標對象的慣性和品味,還有有限的製作時間,對於每一幅看似過份庸俗的海報,其實都是深感同情的。

海報展中的則有很大分別,與其說是設計,更像是藝術展現,特別是非商業類作品,從第一眼不明所以,到逐漸了理作者的喜好、取向和意念,是一個欣賞藝術品的過程,而通過這件作品,我同時也認識了那位作者,感受跟二秒便明白的商業海報是完全不同的體會。當然,假如都是用心創作,在個人看來兩者並無高下之分,在重重的框架內超越創作的極限,是設計人工作最具魅力的地方。

但,以上言論並不適用於以下意識形態組別的金獎:

Image00001

看到這幅作品後,我有一種被愚弄了的感覺,實在不能理解,這毫無個人特色、欠創意、沒誠意的作品為何會得獎,單是美術元素的「借用」就足以出局,更遑論它的內涵,假如銀獎主題中的馬克思得知自己在意識形態上輸了給長實,不知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