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滿分是十個蘋果,會給《美國隊長》二十個。
很多評論說它賣弄美式霸權,反而想問這些觀眾:是抱著怎樣的期望入場?一個把國旗穿上身、背負著一國之名的主角,如果不販賣美國精神,難道要賣沙樂美腸嗎?反美人士入場觀看本身就應該有自虐的覺悟吧。
誰都可以成為英雄
從來,美國都被視為機會之地,誰夠天份、肯努力,就該得到機會,哪管是怎樣的出身,從二戰時的美國隊長到今天的America's Got Talent,都在實踐這信條,有說主角得到血清是因為幸運,真的是幸運嗎?他首次被相中,是第五次參軍,被將軍認可時,他抱著假的手溜彈準備作自我犧牲,比之生來承繼大筆財富或無端被奇怪生物咬到的超級英雄,他應該是最不幸的那個。
何況,即使變身後他也沒有得到任何異能,就像是今天的真人show一樣,一夜成名的人不會變成神,往後還是需要刻苦經營,精益求精。隊長出道時不過是個戲子,跟歌舞團四出推鎖﹝萬惡的?﹞國債,要不是某夜違反軍令單盾匹馬勇救四百大兵,誰會讓他上前線?美式機會主義、個人主義,不是只有主角威能,還要抓緊當主角那廿分鐘。
盾
跟大部分評論一樣,最初也很質疑為甚麼要用盾這看來無力的武器,看下去便愈發瞭解,保護和攻擊的差別,切入那個年代,要說服當權者參戰,保護比攻擊更有說服力。
四十個蘋果給主角,十個蘋果給jones
事後回想,除了出身,美國隊長跟第一代jojo很相似:堅定、高貴、勇敢、忠誠、專一,連結局也是為守護世界捨身成仁,完美得不真實,輝眼得不敢接近,最後一句說白,跟jojo part1最後一句一樣,既浪漫又傷感。在神話失效的年代,穩定一個角色性格比說善變的人性更難能可貴。
查看網上資料時發現,原來導演參與過《Indiana Jones》的特效,怪不得整齣片都洋溢著Jones系列的聯想,Red Skull唯一一句有建設性而有意義的對白,也是用來幽法櫃奇兵的默,而他的「被消滅」基本上跟法櫃奇兵的壞人結局也雷同,真是首尾呼應。
負三十個蘋果給red skull
Red Skull是看過所有超級電影裡最無力的壞人,除了逃跑、叫囂和觸犯大魔王守則外,他... 甚麼也沒做過!連招也沒跟美國隊長過幾下,就給能量方魂收走了,比女主角更要花瓶的一個色角。
題外話
看網上資料說隊長在civil war死了,死不是問題,只是不明白為甚麼他會是反註冊派,本來就是士兵的他,不是應該明白編制的作用嗎?反而看似跳脫而富可敵國的iron man卻選擇服從,以他的財富該可自立成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