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文化美酒佳餚之旅

搓了數個月,終於能約定不知多久前訂下的紅酒團購,反正要到港島邊緣,大鄉里們決定來一次文化美酒佳餚之旅﹝大誤﹞。

原定中午先到灣仔藝術中心看toilet展,但toilet只有現用的兩個,於是改為觀賞畢業作品展,果然真的學生作品,如果作品能反映一個人的經歷,從展品中則可以感受到學生們的純真。

較為有印象的作品

接著到遙遠的柴灣開始當天的正場—品&釀酒,酒家在某工廠大廈內,大門口的光鮮跟大廈電梯的陰森很不搭調,內裡的裝修亦很現代化。

釀酒盒子

一開始是品酒時間,除了round 1是水果酒外,其他種類都不太記得,總之就是一口氣試了好多紅白酒。同時學了一個重要用的詞彙—咬感,喝過紅酒後殘留在吞頭和上顎刺刺的感覺,原兇是葡萄皮,一直誤認為這是澀,所以當表示這是不喜歡紅酒的理由時,朋友們總說不過是喝的酒太劣,現在拿出這個字,大家應該不能反駁了吧。

不能盡錄

喝至半醉後進入第二節的釀酒時間,由於sample酒感覺不佳,大家決定改造番石榴酒,並不複雜,大致步驟是:煲酵母>混和冷熱水>加入葡萄汁>加喜愛口味的乾果,其間不時需要搞拌,也要注意溫度和酸鹼度,由於份量和步驟早已預備,整個過程也是柴娃娃的體驗。封好蓋,要放三星期才有成品,等待時可到他們的網頁選喜歡的招紙和文字。

部分過程

正當差不多酒醒,又到品酒時間,這一輪是dessert wine,全都超甜﹝個人的味覺有問題,大部分朋友說甜的酒自己都覺得酸﹞,比較獨特的是這裡獨家的caramel酒,入口真有股濃濃的焦糖味。

獨括來說,個人還是喜歡較純的烈酒,如果想要生果的味道,還不如點杯新鮮的菓汁+_+

結束了三個多小時的釀酒班後,一行人轉戰諾士佛臺,到一家據說steak很不錯的餐廳晚飯,以每位近四百元的價格來說,實在有點失望:三份扒只有牛比較鮮嫩,其餘的羊和豬好像被燒了兩天,一點肉汁也不剩;麵食和肉腸算是不過不失,一半的價錢,到apple green會吃滋味一點;唯一值回票價的是生蠔夠新鮮肥美,推介諾曼第蠔,充滿海洋的感覺。

是日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