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熊本JR站內看到一張A列車的海報,立即被海報上的万田坑吸引著,
一年後,人已在開往荒尾的火車上。
(事實是:A列車是到不了万田坑的,荒尾駅距離熊本尚有40分鐘的車程)
這天的天氣很糟糕,雨從出門開始就沒停過,分別只是大點抑或小點。
荒尾駅到万田坑約2公里,巴士的時間很不親民:一小時一班,
出閘沒看到車,懶得等決定用走的,沿途沒看到類似巴士的車子,選擇應該是正確吧。
靠google map路很易找:過了車尾方向的平交道,一直沿著大馬路走,
上陂後穿過小隧道多走5分鐘,明治日西風格的万田炭鉱館就在右方(不過万田坑在左方)。
國外沒甚名氣的万田坑,在本地卻似乎頗受見學團歡迎,
在這個剛開門的下雨天,便有一隊小學生跟老人團來,擠得門前僅有的有蓋位置水洩不通,
售票處內有簡介展版以及重製模型,補完了已經不復存在的建築,
距離園區入口有一小段馬路,這是遊園間最後見到的完整路面了。
走不久即看到標誌性的竪坑櫓和紅磚外牆的巻揚機房,儘管隔著雨水和河道也無損心中的狂熱,
由遠到近一直拍一直拍,地面從柏油路變成草地再變成泥濘。
機房實在太多人,先到洞內的坑口看看(還是有一團伯伯),
沒有陽光的坑洞既潮濕又陰寒,作業用的更亭、礦井口、運煤車卡仍留在原地,
時間彷彿凝結在閉坑的一天,只有不住從天井滴下的雨水昭告著時代的變遷。
坑口外是機械室和浴室,隔著窗口窺探昭和時代的勞工生活,
順著運煤鐵道走,一邊是重門深鎖的地下通路,一邊是機械維修工場,
鐵皮的維修場既像倉庫亦似工廠,放滿靜止不動的機械和各式各樣的工具,
站在門前簷下看雨,頗有當年工人等卡車來運貨的風貎。
重回巻揚機房,對重工迷來說,佔據了2層樓的巨大絞盤和鋼纜都是夢幻一般的東西,
在昏黃的鎢絲燈下,圓窗和暴雨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彷若置身昭和時代,
伴著各種操作和壓力裝置、老舊的儀錶和報板,能夠身處其中,真興幸當時看到那張海報。
本來還想四處遊盪,只是經過一個早上的雨水浸泡,泥地成了澤國,
草叢間長出的河道讓百來米的路程變得寸步難行,
不得已,只能遙望遠處的煙囪、鋼架、遺跡…… 算是遺憾,也為再來留下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