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日本有一項世界遺產的登錄:「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製鉄・製鋼、造船、石炭産業」
因名知義,都是日本幕末明治期間工業革命的遺跡,
總共由23組設施和建築集合而成,包括冶煉廠、船廠、炭礦、鐵礦、西洋建築等等,
23個項目中,16個位於九州,其中一半在長崎,
這不難想象:維新很大程度始自九州,長崎更是日本鎖國期間唯一對外港口,
日本走向現代化、拋離亞洲的轉捩點,由此而起,
(可惜出島不是原裝,不然整組遺產該是24非23項)
某大國也曾東施效顰,然而維新志士忘了歷代君王對權力的戀棧有多瘋狂。
端島,或是軍艦島,在還沒變得受遊客歡迎前,已是廢墟迷的寵兒,
第一次看有關軍艦島圖片影片的聯想,是《攻殼機動隊》內的場景:海上工廠和出島,
隔離的殘破聚落,被世界遺棄的人們,光鮮亮麗的新時代的反面。
基於動畫設定都是參照日本ACG界最愛的魔窟──九龍城寨,
以致偶爾會不自覺地把這2個被遺棄的黑暗都市重壘,
故事裡的出島同樣位處長崎,真只屬巧合?
現時軍艦島是九州當紅旅遊熱點,儘管昔日的神秘幔幕被揭開,卻較以往要申請或偷渡易於接近,
一般遊客想要登島,可幫襯長崎的船公司,現時有4家還是5家提供上陸行程,
網站都有英文版和預約,收費、行程細節和時間有些差別,直接問Google大神最省時。
選擇了下午開的船,途中經過同系另一遺產組:三菱造船所,
由於造船所不對外開放,以遊客路徑來說,船上已是最接近看到巨型吊臂的地方,
眼力好的話,說不定也能遠眺另一不開放的check point──占勝閣。
視乎船公司安排,上了高島見學,可一來不懂日文,二來不夠時間奔向炭坑,
結果只有看看漂亮的模型,著實可惜。
從長崎港到軍艦島船程約1小時,天氣好時浪不大,
朋友教路:座位要揀右方,接近島時就會明白,那是拍照的最佳方向,
下午時分開始背光,看不清島上細節,但能拍到經典剪影。
上陸雖令人期待,惟真正踏足的地方極少,大概10%也不到,
全程需走在指定的路上,加上圍欄更是只容遠觀無法親近,
主要駐足的見學廣場有3個,再次因不諳日文而無法深入了解各建築物的故事,
唯有趁人家解說時隨意逛逛(其實也只有那條短的見學之路,還要不時給趕鴨仔的趕回人群),
拿著單張,憑僅認得的漢字想象眼前破落建築:
學校、儲炭場、運輸帶支架、山上宿舍、工場、冶煉場、倉庫和宴會廳(以上全屬個人推測),
這邊幻想那飛躍進步的時代,那邊幻想貧困潦倒的勞工生活,
最喜歡的是看著已經沒有用處的樓梯,想著人們日間忙碌地上上落落,
晚上接過在另一邊上學的孩兒,一起回到山上宿舍洗澡晚飯……
40分鐘的見學轉瞬即逝,開放範圍始終太少,寫真或電影裡的名場面皆不見,
較完整的建築均在遠處,在趕鴨仔的路上只能單角度觀看,即便是廢墟迷也「到喉唔到肺」,
若非廢墟迷或歷史愛好者,大概會覺得沒趣,如果至在打卡,不防只參加週遊而不上陸。
回程已是黃昏,經過女神大橋可得到背著日落的橋景,
近三菱那邊的山城在日落餘暉下閃閃發光,私心認為比夜景更是吸引。
題外話:
軍艦島作為申遺的一部分曾遭中韓等國家因奴役勞工而抗議,需在目錄上加上強徵勞工
這...有點歷史的名建築大抵都伴隨著血和肉吧,難道長城附錄要加上孟姜女的故事、鬥獸場要連著《Gladiator》一起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