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 of Fire的誤解
很多人在看到Bay of Fire最有名的紅色石頭後,都以為這是它的名字的由來,
但其實Fire的意思是camp fire(紅色石在塔斯很多海岸也有),
據說最初英國人到來時,看到這裡的原住民在海灘上所起的營火,
因而起了Bay of Fire這個名字。
前戲
往Bay of Fire的路上,導遊稍為兜到路邊的蠔場,
讓大家買新鮮的第一手pacific oyster。
雖然已開口的生蠔比未開的要貴,但甚麼工具都沒有的懶人們也只能肉隨鉆板上,
不過最貴還是那隻檸檬,一隻索價AUD$1,比一隻未開的蠔還貴!
正餐
不一會就到了Bay of Fire了,又不得不讚澳洲的保育文化,
如此有名的海灘,放眼望去只有那麼一間餐廳,垃圾桶也只在灘外才有,
完全明白作為第一旅遊點的價值。
在唯一的餐廳買了2個burger,加上事先買的2打生蠔,
還有鄰桌的叔叔捐贈的薯條,就是是日午餐,
面對著美美的海灘,食著最鮮甜的蠔,全程至此才真真正正感到享受。
作為Lonely Planet選的"hottest" travel destination,
Bay of Fire的美態當然不容置疑,但在這裡一點也不打算寫,
反正google別人的相片一下自然就會一目瞭然,
總之來過以後就會明白,文字其實不太能描述一幅畫。
原來拍Boy band的沙灘MV是很辛苦的
午餐後是海邊漫步,大概是接近南極的關係,水相當冰冷,
不夠強壯就只踼踼水、踏踏浪好了,游泳免談。
沙子的幼滑就跟別的遊記所述的差不多,但大部分旅遊指南都不會說——
吹著(強勁的)海風走在沙灘上,
風沙都打在身上,全面、全身都吃著沙,其實是十分痛的,
特別是逆風時,真的,很 ‧ 難 · 受!
至於傳說中的紅色石頭,近看時並不會太過驚艷,
反而赤腳在石間爬來爬去比較好玩,好像重回小時候那些野性的生活∩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