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洋菜街還沒成為百老匯大道前,這裡曾經有一家很有名的大型遊戲機中心—「Cyber City」,當年最強的《Street Fighter》好手、全身牛仔裝扮的騎馬機叔叔、還有讓人嘆為觀止的舞者,全都可在這家地下一層的遊戲機中心找到,後來連鎖電器店進佔西洋菜街,最終「Cyber City」變成了百老匯。
當然,即使曾經多麼沉迷,在逐漸長大以後,已經沒多少時間「打機」,更惶論到遊戲機中心消磨。但必需要說的是,在遊戲機中心的回憶和時光,肯定較永利街(0次)、皇后碼頭(2次)或天星巴士總站(3次內)多數十倍,如是者,遊戲機中心也有需要保育嗎?
很可笑吧?遊戲機中心的文化價值及不上那些不知有沒有用得著的「建築群」吧?也沒有那些搖搖欲墜的舊樓的「人情味」,不過是流行文化的退場,連哀悼也不用,保存昔日的破銅爛鐵是文化承傳,還在說「街霸」就是長不大。結果,這種俗氣的回憶就放在心底,然後遇到當時的友人就興奮地「話當年」,說不定將來的教科書還會提及遊戲機中心的一時盛行,但也就只限於這一句了。
城市的生活本來是流動的,從來沒有期望任何一種生活狀態能永遠留下,偶爾回想,自願放棄的說不定比被迫妥協還要更多,保育甚麼的,還是先把自我保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