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Harry Porter》電影終於完結了,每看新的一集,總把前文都忘記,人物地點等等專有名詞,通通要從新學習,但都不要緊,只要按著傳統RPG的公式,很快便能找回故事的前因後果:
指定物件,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到特定地方找到某人,定能觸發某個事件,然後得到指定,再到下一個特定地方找下一個人或是下一件神器,在整集所有聖物或毁滅了邪惡的信物後,英雄與魔王展開終極一戰,英雄戰勝,世界回歸和平... 若干年後,野心分子得知了讓魔王復活的契機,新一代英雄又以阻止邪魔復活而戰...
英雄是一種很有趣的存在,他不能獨自被生產,必需依附在危難的時代當中,因為和平受到威脅,所以民眾需要英雄。要問誰可以當英雄?不難,只要是男主角就可以,反正一切都在故事裡發生,所以即使過於命運決定論,也不會太過唐突,為了加強主角終能殺死大魔王的說服力,不妨加入一點貴族血統,那就能避過主角三十苦練的描寫。
吳靄儀在分析霍青桐時曾這樣寫道「我一向都不明白霍青桐為什麼會喜歡陳家洛。他除了是主角之外,有什麼好處?」陳家洛跟Harry Porter很像:因為血統和身世才當上主角,自小就得名師指導,甫一出道就被視為救世主,危難中總有人捨身相救,命中注定跟對頭兩雙生......
即使經歷了現代和後現代的人文解放,即使如何倡導個人榮耀,人們內心對血統的迷戀,依然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