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関西

其之一.見慣不怪的失望

京都是一直渴望的地方,儘管已做好了資料搜集,也有一定心理準備,結果還是被海量的國語和廣東話擊倒。想靜靜的參拜,結果從入場、洗手、求籤以至買手信都是重重人群;飯後想換個方向,結果在十字路口塞車;下車打算吃個甜點,還要在梯間排隊。在一整個氣餒的心情下,天未黑便逃離這個半古不新的地方。

人、人和人


其之二.旅遊書外的驚喜

差不多每個閃閃書裡的景點都充斥著國語和廣東話,慶幸的是,行程間還安排了三至四個還沒記錄在本地旅遊書的地方和好物。因此即使沒能在京都寺廟閒逛、沒能吃到有名的大阪燒、沒能感受奈良町的古意,也還能到A參拜、吃到B和走在C間買到D。(為了保育,ABCD就是ABCD)

還有奇妙的紅葉


其之三.計劃之外

這大概是除旅行團外計劃得最詳細的一次旅程,時刻定得準確之餘還十分密集,既怕蝕本又怕延誤,不過最後實行時當然是另一回事。為了躲避人潮跳過了鴨川河而改道心齋橋、因為太炎熱不到格子家卻看了街頭演出、為了避雨由動物園走到通天閣,沒打算穿傻子和服卻有免費浴衣,能夠隨意亂跑亂走,除了因為自顧自而可以任意妄為外,還要感謝不同的交通和周遊券,只要還在涵蓋範圍內,如何改道如何轉換場地亦不會有負擔。像是在鄉郊轉車時,當所有人得在火車站乖乖地呆等之際,藉著搭到飽交通券便可在站間自由進出,順道探訪甚麼森和甚麼橋。

甚麼森和甚麼橋


其之四.大阪人事物

大阪比較像香港,人多時會很擠擁、在電梯或樓梯間會亂站、在火車上會喧嘩,相對於東京的嚴謹拘束,這裡的人比較熱情好客,連售貨員的說話也較多。

當迷茫地看地路邊的地圖想著晚飯吃甚麼時,有位好心的哥哥走過來想伸出援手(好像是吧),順口的說想到subway,他二話不說便帶路到地鐵站閘口(不過要連走帶跑才能追得上他的速度),還指點要搭那條線,雖然基本上是雞同鴨講、溝通不能,但比上野酒店那會說英語的女服務員友善和可愛得多了。

每日都走一扁的難波站

夜景倒是東京好看

這次住的是大阪的share house,雖然private room裡沒有獨立浴室(扣了很多分),但房間卻是上次東京酒店的兩倍大小,而且設備也比較齊全(至少有熱水壺和wifi),世事總是沒完美。

走到哪裡都要有貓


其之五.還有嗎?

還想吃精進料理、還想掛單、還想到宇治吃宇治金時……儘管落後於旅遊的大潮流,還是很喜歡日本,還很回味在西陣的民宅間遊蕩的悠閒。

懷念這樣信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