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又豈止一個match point


最近為了肯定自己有沒有看過《Cassandra's Dream》,結果卻看了《Match Point》,一齣非常Bourdieu的情仇劇......

男主角靠他的文化資本──網球和歌劇進入富家子弟的場域,然後靠與純真富家女的聯婚來爭取社會和經濟資本,同時也融入英式貴族的慣習──騎馬、狩獵、歌劇...... 即使生活美滿但仍不安於室,一言不合就殺人滅口,如果男主角不叫Chris Wilton,還可以叫徐家立或明智傑。

有趣地,在講究血統的歐洲大陸,荷里活片最愛的American dream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不知是作者刻意突顯美國人的天真還是人物創作失敗,來自美國尋夢的女主角雖然跟男主角一樣已躋身上流之列,卻不懂好好運用未婚夫家族的社會資本,就連自力肉體資本也時靈時失靈,最終用來射英國鴨子的來福槍一下子便打散了越洋挑戰的American dream。



情節方面,也許是前人過譽的關係,若以命運為題,倒是《緣份兩面睇》這類明刀明槍的故事更覺蕩氣迴腸......

小創作一下
小明天生失明﹝→不幸﹞;小明搭飛機去旅行遇上空難,十日後發現只他一人生還﹝→幸運﹞;三年後小明瘋了,因為他發現當年空難後數天他的女友把自己的肉割給他吃維持生命,結果女友死了而他生還﹝→不幸﹞;十年後,小明因為寫吃人肉自傳而致富﹝→幸運﹞

於是,小明到底是幸運抑或不幸呢?

魔鏡‧魔鏡:你有甚麼不同嗎?


「這世上是沒有female gaze的」某科老師曾這樣說過,female gaze不過是male gaze的相反,女人怎樣看男人,結果也脫不了male gaze的範疇。

那麼,童話故事又如何呢?

傳統上的王子救公主被反轉成公主救王子兼父王,就像是female gaze掉入了male gaze的牢寵,沒有了雄性的王子,也無法成全異性的英雌公主,這也是不少common sense女性主義的盲點:把男性主導的規則置入相反的性別,並不是等同女性解放。更何況,那位女巫後母還在含辛茹苦地扮演著壞人的角色,久久不能超生。

結果,魔鏡依然是那幅十分傳統的,左右癲倒的反光面而已;women依然是那種靠這癲倒了的影像才能成立的他者。

PS. 有關傳統《白雪公主》,老師跟由貴的想法一樣:王子應該是有戀屍癖的。